《我和我的祖國》:對祖國的深情禮贊
今年國慶檔,主流大片接連上映,與新中國成立70年閱兵式形成了火爆的互動傳播矩陣。尤其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以豐富多樣的人物類型、溫暖深情的故事講述,喚起了無數(shù)觀眾的家國情懷與時代記憶,創(chuàng)造了流量與能量兼?zhèn),口味與口碑俱佳,叫好與叫座雙贏的積極效應。僅僅上映一周就創(chuàng)造了20多億元的票房佳績,成功點燃了國慶檔期,樹立了新時代主流影片高質量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范例。
影片選取了新中國70年發(fā)展歷程中七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編設了“前夜”“相遇”“奪冠”“回歸” “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等系列故事群,帶領著觀眾重溫新中國成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香港回歸、北京奧運會開幕、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式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經(jīng)典時刻。這一個個被歷史鐫刻、被國人銘記的瞬間,見證著新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歷程。
面對如此高昂宏大的禮贊主題,影片別出心裁地以小見大,塑造了身處大時代的“小人物”群像。既有取材史實的真實人物,如開國大典自動升旗裝置設計師、香港回歸儀式升旗手、原子彈研究人員、舍己扶貧基層干部、備飛護航女飛行員;也有大膽創(chuàng)設的藝術形象,如上海里弄小男孩、北京出租車司機、迷途知返的失足青年等。這些在大事件中鮮為人知的小人物,默默無聞而又矢志不渝地將“小我”的人生篇章,無私地融入共和國的“大我”華章中。他們所承載的奉獻、犧牲、拼搏、捍衛(wèi)、堅守的時代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凝聚成為“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隔”的堅強信念,也生動地表達著“歷史是人民寫就的”價值主題。
大時代的風云壯懷激烈,小人物的故事可親可敬。時代變遷,人生各異,命運殊途,在慨嘆與唏噓中,影片賦予了歷史溫暖人心的熱度,以喚醒集體記憶的感召力,激發(fā)全民的家國情懷。不同時代的故事,體現(xiàn)出極強的代入感,讓不同代際的觀眾可以從各自的生命體驗出發(fā),在我和時代、我和祖國的記憶喚醒與情感共鳴中,獲得思想的升華。
《我和我的祖國》邀請七位國內知名導演,通過七個故事講述新中國七十年發(fā)展歷程的結構,確實有別于以往主流影片較多依靠重大題材、明星薈萃吸引觀眾的傳統(tǒng)方式,頗具新意。但是,不同創(chuàng)作取向的導演如何把握各自藝術個性的平衡?不同類型的故事之間如何保持敘事風格的統(tǒng)一?不同時代的人物如何兼顧情感基調的協(xié)調?當然,最關鍵的是,如何讓七個故事首尾貫通,吸引不同代際的觀眾,突破傳統(tǒng)主旋律影片叫好不叫座的瓶頸?這確實是影片需要解決的難題。
影片的熱映顯示了創(chuàng)作者所具有的藝術創(chuàng)意能力與成熟的生產(chǎn)工藝水準,故事內部構思精巧,節(jié)奏明快,故事之間相互映照,有機銜接,一氣呵成,起伏有致,引人入勝,極具觀賞性。一方面是類型化敘事手法的純熟應用,既有傳統(tǒng)電影敘事手法經(jīng)典再現(xiàn),如“前夜”中升旗倒計時的“最后一分鐘營救”的敘事模式;也不乏商業(yè)類型片懸念敘事的嫻熟應用,如“相遇”中的原子彈爆破成功與“護航”中故障解除,再如“北京你好”中出租車司機的趣味敘事。多種敘事手法交互作用,讓故事的講述饒有趣味,有效調動了觀影的愉悅度。另一方面是風格化敘事藝術的成功把握,讓影片的基調始終較好地控制在質樸深情、溫暖奮進的向度上,不僅營造了富有歷史階段的生活質感與時代氛圍,如里弄、胡同、市井的生活景觀,家用電器上留存的生活方式,而且呈現(xiàn)了廣闊的社會場景與生活容量。大量使用關鍵性細節(jié)對于敘事的引導作用也起到了不容低估的效用,比如“前夜”中旗桿上的阻斷球、“回歸”中的鐘表、“奪冠”中的電視天線、“北京你好”中的奧運會門票。細節(jié)敘事的精巧設計,令故事飽滿有力。
當觀眾們手拿國旗,舉家前往影院;當《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曲在影院內伴隨著觀眾們的合唱響起,流動的是萬眾一心的歌聲,凝聚的是中華兒女的愛國情。這一聲聲催人奮進的時代贊歌,這一幕幕的時代故事,要遠比票房更長久。
(作者:楊乘虎,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