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開了》直播:每個音符都可回味
“太美了!”“好好聽!”“真不愧是一流樂團”……5月1日晚,上海民族樂團多媒體音樂現(xiàn)場《春天里的愛·梔子花開了》通過抖音、B站等平臺直播。精美的畫面、流暢的聲音,一度讓網(wǎng)友懷疑:這真是直播嗎?近日所見世界各地的“云音樂會”,不少是提前錄制,場景常在音樂家家中,鏡頭單一,畫質(zhì)粗糙,如此精致的現(xiàn)場直播難得一見。
《梔子花開了》首演于2017年,主打“青春”概念,分為“邂逅”“相戀”“離別”“花開”四個篇章。音樂、繪畫、多媒體跨界融合,12位新生代民樂偶像,展現(xiàn)出民族音樂的青春氣息和時尚質(zhì)感。作曲、演員和制作團隊大都是“90后”,音樂風(fēng)格、視覺呈現(xiàn)清新唯美。過去3年,《梔子花開了》在上海、北京、內(nèi)蒙古、江蘇等地劇院和高校頻繁上演,受到年輕觀眾的歡迎,顛覆了許多人對民樂的刻板印象。
劇場停擺,反應(yīng)迅速的上海民族樂團早在2月中旬就開始試水直播了。二胡演奏家丁龍、琵琶演奏家李勝男、竹笛演奏家陳昀穎等都曾在直播間表演自己的拿手曲目,并與觀眾互動。幾場直播下來,雖然圈了一波粉,但無論是演奏家還是觀眾,都覺得不過癮。于是,《梔子花開了》直播計劃漸漸成型。
每年4、5月都是上海民族樂團新演出季開幕之時,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羅小慈說:“也許今年我們回歸劇場還需時日,但我們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期望通過網(wǎng)絡(luò)的形式把音樂奉獻給大家。每一個演員在經(jīng)過蟄伏之后,對舞臺的渴望更加濃烈,對音樂的情感表達更加充沛!
雖是直播,但籌備工作并不比現(xiàn)場演出輕松,4月27日,搭臺就開始了。布景、燈光絲毫不馬虎,上海民族樂團的排演廳,一點一點變成了一個小型劇場。4月28日至30日,演員們一連排練了3天。羅小慈守在監(jiān)視器前,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把關(guān),希望能把最好的音畫效果呈現(xiàn)給觀眾。
鏡頭前,中阮、柳琴、笛、簫、二胡、琵琶等樂器一一亮相。12位演奏家坐在舞臺上,高低錯落,個個一襲白衣,如梔子花參差綻放。多媒體影像以筆觸的流動、色彩的暈染襯托出音樂的情緒。美好的青春時光、年輕人暗涌的情愫,在視聽的交融中自然流露。
一個小時的直播很快就結(jié)束了,觀眾意猶未盡:“沒聽夠啊”“安可,安可”“有回放可以看嗎”……演員們起身,鏡頭緩緩掃過每一張臉,他們隔著屏幕鞠躬,與觀眾揮手作別,戀戀不舍。(吳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