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不裝”,熒屏為何稀缺這類平民?
最近,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同名小說的電視劇《裝臺》熱播,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叫好。這部劇聚焦一群被大多數(shù)人忽略的勞動者——舞臺演出的裝臺工人,在搭臺、架燈、裝箱的忙碌生活中,他們的故事充滿苦辣酸甜,卻也鮮活熱鬧。
“好久沒有在電視劇里看到尋常老百姓的真實日子!”“終于有拍小人物生活的電視劇了”……在網(wǎng)友的評價中,真實、充滿煙火氣是該劇吸引他們觀看的關(guān)鍵詞。劇中的刁家村,是古都西安的城中村,看起來有些擁擠,紅紅綠綠的燈箱和小店招牌以及熱氣騰騰的街邊美食讓人感到親切。劇中人物的家里沒有樣板房似的布景陳設(shè),而是像真正過日子的房間,與普通人的居住環(huán)境沒什么區(qū)別。
在人物塑造方面,劇里的“工頭”刁順子為人厚道、吃苦耐勞,他帶領(lǐng)的大雀兒、猴子、墩墩等裝臺工各具不同性格特征,雖然也曾被騙、費力討薪,仍然咬牙努力,一心想把日子過好。他們永遠不會成為舞臺上的“角兒”,卻是臺下充滿笑與淚的日子的“主角”,這些平凡的普通人物,也是中國基層勞動者的真實寫照。然而,這樣的故事主角,在以往的電視劇里,卻并不多見。
觀眾為《裝臺》叫好,也折射出他們對平民視角影視作品的渴求。在當下的影視作品中,律師、醫(yī)生、商界大鱷、金牌銷售等光鮮的人物故事頻頻上演,主角往往工作在燈火輝煌的高樓大廈,居住在精致裝修的復式公寓,他們的故事固然也很精彩,但顯得過于“高大上”,而真實社會的蕓蕓眾生中,還有“沉默的大多數(shù)”。那些我們身邊的普羅大眾,本可以講出許多讓觀眾共情的故事,卻往往成了影視作品里被忽視的人群。
如此狀況,或許有這樣一方面的原因——以精英為主角的影視作品容易打“偶像牌”,人物高大上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便于制造“瑪麗蘇”之類的劇情,然而也往往劇情懸浮,離真實生活太遠。相比之下,現(xiàn)實生活的本來面目則平淡不少,能否將這樣的故事講得動人,更加考驗著文藝工作者的創(chuàng)作功力!堆b臺》的獲贊,既是因為原著小說為影視化改編提供了扎實的基礎(chǔ),也離不開電視劇主創(chuàng)的精雕細琢。
真正觸動人心的現(xiàn)實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要回到人民群眾的真實生活中尋找靈感,真正接地氣的作品也一定會得到觀眾的喜愛。至于那類屏蔽大眾生活的“懸浮劇”,或許也會獲得不錯的市場流量、收視率,但離觀眾的現(xiàn)實生活太遠,也不可能真正走到觀眾的心里去。(王廣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