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里的春節(jié)——說“年”
民眾常喜歡把春節(jié)直接稱為“過年”,那到底什么是“年”呢?
“年”字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是“人負禾”;金文和小篆則為“千禾”——這里的“千”就是“遷移”的“遷”的本字,字形意為“轉(zhuǎn)運豐收后的禾”。兩種字形其本質(zhì)都是在傳達“谷物成熟”“農(nóng)業(yè)豐收”這樣的概念。
既然“年”就是“人負禾”,那么“禾”是什么呢?《說文解字》說:“禾,嘉穀(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熟),得時之中,故謂之禾。”
“谷”(穀)是所有谷物的總稱,其未被收獲之前就是“禾”。東漢文字學(xué)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指的是五行之中木為春,為生發(fā);金為秋,為殺戮。這是從五行生克的角度對“禾”做出的文化性解釋。
從“禾”的一組漢字反映了中國人種植谷物的全過程:在種植谷物之前,首先要撒種。撒種的“種子”從“禾”,其最初的字形寫作“種”;撒種種地的動作則寫作“穜”,也是從“禾”的,“穜”也叫“稼”,其義都是“種植”。播種種植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最初的步驟之一,這是“年”(秊)的開始。
春分時節(jié),種子萌生后長出的小芽就是“稍”,《說文解字》解釋為“出物有漸”,即谷物慢慢長出而漸進的樣子,因此,“稍”引出了“漸進”的意思;當(dāng)長出的谷物再慢慢成長,就變成了幼小的禾苗“稚”——“稚”也被稱為“季”;“稚”繼續(xù)成長就變?yōu)榍o稈兒有了一定長度的“秧”。
夏天,秧苗開始吐出麥芒,就成了“秒”,到了農(nóng)歷六月初六前后,谷物開始吐“穗”,這個“穗”的尖尖的頂端被稱為“穎”,它尚未被注漿、但已非常漂亮的穗殼則被稱為“秀”,能夠“秀外慧中”可是谷物成長過程中的階段性勝利。因此,讀書讀到一定階段的人,也被稱為“秀”一樣的“才”,即“秀才”;有了穗之后的谷物繼續(xù)成長,慢慢地為干癟的穗內(nèi)注漿,這個初始成熟的谷物就是“秪”。
秋天,谷物成熟。當(dāng)把這些禾谷都整理之后,人們就開始“年(秊)”了。
由上述種植收獲禾谷的全過程看,“年(秊)”實際上是該過程的最終收獲階段,是人們開始慶祝豐收的時刻。在這樣的時刻進行慶祝,“過年”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最初中國人過年,并非在現(xiàn)在的正月。由此,我們中國人“過年”的傳統(tǒng),還真是非常悠久!
。ㄗ髡呦当本┩鈬Z大學(xué)中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對外漢語系主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