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推新展 名家書畫+農(nóng)牧文化
本報訊(記者 崔毅飛)2021年國慶假期為10月1日(周五)至10月7日(周四),10月9日(周六)調(diào)休上班。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市民游客到中國國家博物館“打卡”時,將可以看到兩大新展: “中央文史研究館建館70周年書畫展”、“內(nèi)蒙古文物菁華展”。
昨日,“承先啟新——中央文史研究館建館70周年書畫展”在國博開幕。此次展覽位于國家博物館南3、南4展廳,將持續(xù)至10月17日。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設立文史研究館,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定北海靜心齋作為館址。此次展覽共展出70年來中央文史研究館和各地文史研究館館長、館員和部分館外書畫名家的精品佳作184件。這些作品代表了中央文史研究館建館以來各個歷史階段館員書畫藝術的最高水準。
齊白石的桃,陳半丁的牡丹梅花,劉奎齡的孔雀,蕭龍士的墨荷,劉子久的牡丹鴛鴦,溥雪齋的蘭草,梁崎的鷹,陳白一的工筆仕女,吳一峰、陸儼少、黃葉村、劉知白的山水,葉恭綽、章士釗、沈尹默、馬一浮、謝無量、張伯駒、吳玉如、啟功等文化名流的墨寶……都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精品。此外,這次展覽還包括李苦禪、王雪濤、傅抱石、蔣兆和、李可染、葉淺予、陳少梅、黃永玉等文史研究館以外的書畫大家作品,他們與文史研究館有著許多密切關系,與館員或為師生,或有傳承。
昨日同步開幕的“長城內(nèi)外皆故鄉(xiāng)——內(nèi)蒙古文物菁華展”,則是國博館推出的大型文物精品展,系統(tǒng)揭示了幾千年來長城地帶農(nóng)耕與游牧文化交流碰撞、融合升華的歷史特色。該展覽地點為國博北9展廳,展期3個月。
本次展覽分為“農(nóng)牧結合的早期形態(tài)”、“長城的修建與民族交融”、“長城沿線多元文化的交融”三大部分,共展出240余件/套展品,既有內(nèi)蒙古博物院、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文物考古研究院、鄂爾多斯市博物院、烏蘭察布博物館等館藏,如“許季姜”青銅簋、“上郡守壽”銅戈、“晉鮮卑歸義侯”金印、殯葬農(nóng)作圖,以及陳國公主墓、元上都遺址出土的精品文物,還有國家博物館館藏的與之相關的文物精品,如“九邊圖屏”,以及內(nèi)蒙古赤峰市大營子村駙馬贈衛(wèi)國王墓出土的相關器物。
值得一提的是,內(nèi)蒙古博物院與國家博物館合作在國博舉辦展覽,還要追溯到2002年聯(lián)合舉辦的“契丹王朝——內(nèi)蒙古遼代文物精華展”,該展覽也是國博與內(nèi)蒙古時隔近20年后的再度合作。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