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星開講”新春特別策劃
館長帶你打卡“中國龍”丨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 看巧奪天工的“中華第一龍”
龍年尋找“中國龍”,博物館一起來“上分”!在龍年春節(jié)到來之際,人民網(wǎng)“文藝星開講”推出《館長帶你打卡“中國龍”》特別策劃,攜手中國國家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殷墟博物館五大博物館館長,打卡帶有“龍”元素的珍貴文物,聊聊“龍”的有趣知識點,感受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龍文化。本期節(jié)目,讓我們跟隨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張偉明,一起走近“C”位出道的“中華第一龍”!
1971年,這件C形玉龍出土于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的一處紅山文化遺址。它是由當?shù)氐纳鐔T在植樹造林時從半米深的地下挖掘出土,而不是考古發(fā)掘出土。目前存世的C形玉龍有5件,2件是挖掘出土,3件是傳世品。1989年,玉龍調撥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此后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基本陳列展出。
C形玉龍運用了浮雕和淺雕的手法。
該玉龍的玉料是蛇紋石,屬于岫巖玉,是一整塊玉料的圓雕,運用了浮雕和淺雕的手法。龍體剛勁有力,生機勃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這件玉龍也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刻畫的是五、六千年前龍的形象。著名文物專家孫機寫過一篇文章《神龍出世六千年》,里面談到了最早的龍可能是什么樣的。孫機先生說,有一個現(xiàn)成的客觀標準,就是甲骨文的“龍”字。甲骨文的“龍”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C”形,一種是“S”形,其中“C”形龍字被認為更原始,反映了龍的原始特征很可能就是一個腦袋加一個蜷曲的身體。在商代之前,有沒有什么考古證據(jù)來證明這一點?那就是紅山玉龍。從安徽凌家灘出土的玉龍,到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龍,都是這種蜷曲龍形,這說明龍的形象傳承是比較穩(wěn)定的。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展出的C形玉龍。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的這件玉龍,從造型上推測比其他的紅山玉龍還要更遲一點,可以認為是紅山玉龍成熟造型的一種典型代表,代表了中國人對龍的最初形象的一種典型認識。此外,這件文物出土地比較明確,發(fā)現(xiàn)時間最早,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都很顯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基本陳列展出的三十多年里,這件玉龍被億萬觀眾所熟知。因此,綜合各方面因素,在出土的工藝品中,它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張偉明介紹館藏C形玉龍。
從功能上說,這件玉龍推測是祭祀用玉。具體用法,有認為是懸掛的,也有認為是捆綁在某件器物上的。C形玉龍的文化和時代價值也很高。龍代表了升騰變化,是中國人的吉祥瑞物。從中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來說,C形玉龍是很吉祥的龍,象征著生機勃勃、吉祥好運。
龍年到,歡迎大家來到國家博物館,遇見“中華第一龍”,迎接中國人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綿延不絕的中華好運。祝大家龍年大吉!
總監(jiān)制:萬世成
制片人:黃維
統(tǒng)籌:劉穎穎
策劃:劉微
拍攝:馬天翼
后期:劉微 者思靖(實習生)
鳴謝:中國國家博物館
相關鏈接:
館長帶你打卡“中國龍”丨走進河南博物院 看仙鶴遇上龍的絕美“同框”
館長帶你打卡“中國龍”丨走進陜西歷史博物館 看來自唐朝的騰飛“金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