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江文化中心聚合四大省級場館
青山綠水間 文化韻味濃(解碼·文化新地標)
浙江圖書館之江館內讀者正在閱讀。 |
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 |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內景。 |
核心閱讀
位于錢塘江畔的之江文化中心,是浙江省體量最大的現代復合文化綜合體,聚合了浙江圖書館之江館、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浙江文學館和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務中心。之江文化中心在場館設計、文化活動、業(yè)態(tài)融合等方面不斷探索,打造集聚、共融的文化場館,持續(xù)提升公共文化空間的吸引力。
浙江杭州,錢塘江畔,一片傳統(tǒng)“合院式”建筑群與遠山相連,好似一幅江南人文山水畫卷。這里便是之江文化中心,由浙江圖書館之江館、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浙江文學館和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務中心聚合而成。
之江文化中心是浙江省體量最大的現代復合文化綜合體,自2023年8月啟用以來,在場館設計、文化活動、業(yè)態(tài)融合等方面不斷探索,打造集聚、共融的文化場館,持續(xù)提升公共文化空間的吸引力。
聚合四大場館,一站式集納文化資源
周末,杭州市民吳女士帶孩子到之江文化中心“打卡”體驗,逛完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后,又來到隔壁的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翱煽吹臇|西實在太多了,值得靜下心來慢慢探索,只來一趟根本不夠!痹谒磥恚幕行木酆狭怂拇笫〖壩幕瘓鲳^,徜徉其中,可以感受各種文化形式的魅力。
何為文化中心?從字面意思理解,它是一個城市或地區(qū)用于呈現文化藝術作品的建筑群體。文化中心建設有不少成功實踐,比如香港西九文化區(qū)由戲曲中心、藝術公園、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多項文化藝術設施組成。之江文化中心有何特色?
“我們希望通過打造文化空間,探索公共文化服務的新范式!闭憬∥幕瘡V電和旅游廳廳長陳廣勝說,在同一個空間,可以讀書、賞文物、看民間藝術,一站式集納文化資源。
對于之江文化中心而言,場館集聚帶來的不僅是空間上的聚合,更是文化資源、文化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與匯聚。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水華對此深有感觸:“過去,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qū)體量有限,10萬余件珍貴藏品只能放在庫房內,難以展出!闭憬〔┪镳^之江館是“四館”中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一座,有專門的藏品技術保護專區(qū),有實驗室、修復室、文保處理室等近40間,還有專門為大型出土文物規(guī)劃的前期處理室與冷凍脫水室……
在浙江圖書館館長胡海榮看來,浙江圖書館之江館的啟用,就是通過打造一座綜合性、研究型、現代化的信息樞紐和區(qū)域圖書館網絡中心,讓資源更好地輻射出去,推動公共閱讀更好惠及大眾。
豐富展陳方式,拉近與大眾之間的距離
參觀者來到之江文化中心,看什么?步入其中,4個場館以創(chuàng)新的展陳手段和新穎的表達方式,回應著公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熱切期待。
“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從規(guī)劃到建設歷時11年!标愃A見證了新館的從無到有。
“以往我們逛博物館,往往感覺空間大、展品少,新館就是要打破這種觀感!彼f,當下游客渴望沉浸式觀展體驗,因此,新館在設計之初,就希望在展陳方式和內容上拉近與大眾的距離。新館推出通史類大展“浙江歷史文化陳列”、5個學術類常設展覽、9個人文類展覽,構建起多維度文化內容。“多樣化的展廳和全面的導覽系統(tǒng),讓各個年齡段的觀眾,都可以收獲知識,找到情感共鳴!标愃A說。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通過“口傳·印記”“手藝·生活”等五大板塊,活態(tài)展示浙江非遺的獨特風貌。觀眾沿著導覽路線,可以參觀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統(tǒng)木船制造技藝1∶1還原定制的海船;“偶遇”木版水印技藝、錫雕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現場制作過程……“我們打造的是活態(tài)、流動、共享的場館,希望能激發(f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更多生命力!闭憬》俏镔|文化遺產館館長郭藝說。
浙江圖書館之江館和浙江文學館,呈現出濃濃的書卷氣。浙江大學文學院教授樓含松參與了浙江文學館的展陳策劃!耙哉憬膶W館的古代文學展廳為例,我們在展陳大綱設計上花費了許多心思。”樓含松介紹,展陳以重要作家、作品、文體、流派等展現浙江文學的主要成就,并打造具有沉浸式體驗感的文學場景,用數字化手段豐富展陳空間。
從建筑總體上看,4座場館各自獨立,如何通過設計語言,讓之江文化中心更具整體性?該項目總設計師、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曹躍進說,打造出更友好、更舒適的文化空間,做好協(xié)同設計是重要一環(huán)。
“按常規(guī)思路,公共服務中心一般設計成地面上的多層建筑,但我們把它布局在地下空間,連接4個場館,分布文創(chuàng)、商業(yè)、會展、餐飲等業(yè)態(tài),讓參觀者有了更便捷的體驗!辈苘S進說,公共服務中心地下分布設有12個文化氣息濃郁的下沉式庭院景觀,能滿足地下空間采光、通風等要求,地上設計為開放式城市文化景觀公園,中間留出大片綠地供百姓休閑。
持續(xù)探索運營,以人氣流量匯聚文化能量
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務中心里,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極具藝術范的市集攤位上,各類文創(chuàng)手作依次排開;藝展中心匯聚各種藝術展覽、潮流IP展覽,提供有關文學、藝術、文創(chuàng)、生活的全方位互動,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以文氣聚人氣,公共服務中心連通‘四館’,實行文化‘空間+內容+產業(yè)’的融合運營模式!闭憬幕臻g發(fā)展有限公司是公共服務中心的運營方,該公司營銷策劃部總監(jiān)王雪介紹,圍繞“逛文化市集,看藝術展覽,買文創(chuàng)產品”3個方向,公共服務中心著力打造更友好、更舒適的文化空間。
公共服務中心有一家名為“石空紀”的店鋪,店內有可愛的動物模型、礦物化石、文創(chuàng)飾品等。該店鋪負責人韓超介紹,從意向洽談到決定進駐,前后不到兩個月,“在此過程中,公共服務中心提供了很多幫助”。
“我們是一家提供自然探索和戶外活動體驗的機構。入駐后我們也在思考,如何與‘四館’展開合作!表n超說,希望能在內容、設計、功能等方面與其資源相融合,為市民、游客帶來新體驗。
“在重要時間節(jié)點,我們會舉辦相關主題市集。”王雪說,公共服務中心聚焦傳統(tǒng)非遺文化和青年文創(chuàng)藝術兩大方向,根據每期市集主題對攤主進行招募,除了匯集更多文化資源,也希望為非遺文化和年輕從業(yè)者提供展示舞臺,激發(fā)更多文化創(chuàng)意。
如何避免文化場所徒具形式,缺少內容與吸引力?在王雪看來,公共文化空間運營得好不好,關鍵看人氣、長遠看文氣。
對此,之江文化中心持續(xù)探索,通過開放活動、開放主題、開放空間,以人氣流量匯聚文化能量,既滿足多元文化消費,又做到有人情、有溫度,從而實現人氣與文氣同頻共振,提升公共文化空間的吸引力。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7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