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張煒全新文化隨筆《唐代五詩人》出版
人民網北京2月18日電 (韋衍行)近日,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張煒全新文化隨筆《唐代五詩人》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本書凝結了張煒二十多年來浸潤古詩學的結晶,擇取王維、韓愈、白居易、杜牧和李商隱五位唐代重要詩人,從歷史、哲學、詩學、美學、文學史和寫作學的角度,深入詩人不同的精神與藝術世界,打通古今,完成了現代時空下對古代詩人的關照。本書中,張煒以隨筆的形式解析五位詩人精彩的一生,每一詩人,每一篇章都是如此真實豐富,生氣勃勃,讀者可以從中看到這五位詩人追求內心信仰、成為自我的全部努力。
《唐代五詩人》書封。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在張煒看來,人性決定詩性。詩人的道德感、價值觀、身份和立場,構成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基礎。詩歌,是古人藝術追求的載體,亦是尋求自洽的一種生活方式,王維、韓愈、白居易、杜牧、李商隱五位詩人不同的詩歌風格,則反映了他們不同的人生追求與精神品格。
詩人所寫下的詩歌,風格的轉變,則是一個不斷說服自己,安頓自身的故事。五位詩人詩歌中的暢懷、失意,則是他們現實生活中從進取到挫折,從懷疑到確信的反映。張煒認為:“寫作者除了留下時間和歷史的記錄,留下生命的刻痕,必然公開了自己,其間有多種多樣的可詮釋性。”
王維為何會從研習半生的儒學轉變到佛學,在入世與出世之間,他如何應對內心的困厄,寫下屬于自己的詩篇?從卑賤布衣到朝野重臣,韓愈如何從邊緣走向中心,從弱小變得強大,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找到他的響應者?白居易的人生是否真如他所說的“知足保和”那樣淡然超群,在險惡的世道里詩人又該如何作為?豪門子弟杜牧少年早慧,為何他的詩歌不像他所崇拜的杜甫那樣沉郁頓挫,而是充滿意氣與率真?多情纏綿的李商隱寫下大量關于愛情的詩句,但他的人生是否真如他詩歌那樣唯美深情?詩歌既應和了五位詩人的生命際遇,又呈現了他們的價值取向。
文學藝術是作家生命感受的總和,作為一位在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上卓有成就的小說家,張煒在古典文學方面的造詣頗深,從此前出版的《斑斕志》(蘇東坡七講)可見一斑,這些作品體現了張煒獨特的美學追求,展現了他以小入大,解悟人生的過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