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新時代”主題征文丨電影的變遷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十年,有繪不盡的壯麗畫卷,也有講不完的精彩故事。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為充分展示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共同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人民網(wǎng)與中國作家協(xié)會聯(lián)合舉辦“圓夢新時代”主題征文活動,面向社會各界征集作品,用文學形式講述新時代故事。目前,活動已收到大量投稿,本網(wǎng)將陸續(xù)刊發(fā)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
我從小是個電影迷,記憶中看過的最早的電影是《長空雄鷹》《閃閃的紅星》等一批戰(zhàn)爭片。那時候,我大約六七歲的樣子,應該是抱在大人的懷里,接受了這些電影的洗禮,我對世界的記憶好像也是從這些電影開始的。
我從小生長在河北南皮的一個平原小村,那時候,公社放映隊輪流到各村放電影,我們村每隔幾個月才能輪到一次。在那個精神生活相對貧乏的年代,看一場電影,對村里人來講就是一場精神盛宴,幾乎就像過年一樣。
放電影的消息,也不知道最先從哪里傳出來,反正是像插了翅膀一樣,傳到家家戶戶,最終傳遍整個村子。最興奮的是我們這些孩子,太陽剛剛偏西,大人們還沒收工,晚飯的炊煙還沒有升起來,我們就早早地來到大隊部,探聽虛實。
我們親眼看到,那一摞盛放電影機等設備的黑色的大箱子,正從馬車上卸下來,擺放在大隊部的院子里。我們圍著那幾只大箱子跳來跳去,歡欣鼓舞地跟著放映員去掛銀幕。在村里最大的廣場上,兩根高高的鋼管影桿豎起來,四周用幾根棉拉繩固定住,電影的幕布就被掛在這兩根影桿之間。幕布四周一圈兒黑色的邊框,邊框上幾個鑲了金屬扣眼的圓洞,就是供拴棉拉繩用的。幕布掛起來,迎風招展,趕上風稍大一點,幕布就像鼓起的帆。那時候我們平時見的最多的是家家戶戶織的白粗布,上面疙疙瘩瘩的,顏色也像在土里埋了多日,白里摻著土褐色,我們從來沒有在其他地方見到過電影銀幕這么潔白的布,就像潔白的白灰膏抹在上面一樣,潔白得讓人心里顫栗。
我們早早地扛著板凳,到廣場上占位置。天還沒有黑下來,銀幕前頭已經(jīng)擺了好多排板凳,一群小孩子圍著板凳,打打鬧鬧。
夜幕降臨以后,大人們吃完飯,陸陸續(xù)續(xù)向廣場上聚集,直到把個空曠的廣場,圍得人山人海。電影放映員在大隊干部的陪同下,撥開人群走向放映機。一般情況下,在電影放映之前大隊干部還要對著放映機的大喇叭做一番演講,有時是說村里的一些大事小情,有時就是單純地恭維放映員幾句。這個時候我們小孩子們大多煩得不得了,嫌大隊干部太啰嗦。
終于盼到電影開演了。放映機的大射燈,打開了立體的光柱,像在暗夜中挖出來一條白色耀眼的通道,一直打到電影銀幕上。坐在放映機前面的人就有了出風頭的機會,他們故意用腦袋擋住那立體的光柱,在電影銀幕上顯示出他們的頭像陰影,或者在光柱中伸出雙手,交叉握在一起,做著各種的動物圖形,在銀幕上就顯示出了大馬、小狗、小兔或烏龜,還做出各種搞笑的動作。這個時間很短,片刻的惡作劇之后,電影就正式開始了。隨著膠片的轉動,影像出現(xiàn)在了銀幕上。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當然是《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南征北戰(zhàn)》,還有《洪湖赤衛(wèi)隊》《紅色娘子軍》,都是一些戰(zhàn)爭片,看到把鬼子炸得鬼哭狼嚎、打得落花流水的鏡頭,那真叫一個過癮。
現(xiàn)在想起來,我們那時候愛看戰(zhàn)斗片的原因,就是通常說的,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太復雜的電影,我們小孩子看不明白,就只能從戰(zhàn)斗片看看熱鬧。跟著大人看電影,往往一個人物一出場我們就急著問,這是好人壞人?問得大人不勝其煩,說,你自己好好看,別老問!記得有一次跟著哥哥到鄰村看電影,聽說預告的是上映《林則徐》,看了兩軸,快結束的時候,我望著電影上那個穿著軍裝、長著連鬢胡子、儀表堂堂的軍人,問哥哥:這就是林則徐嗎?其實當時放映的是《三進山城》,那個穿著軍裝的人是劉連長。
那個時候村里演電影,都是倒片兒,就是兩三個村一起演,一個村演完了,把那軸膠片再傳到另一個村接著演。所以后演的那個村子,要等先演的那個村子演完一軸,派人騎車把膠片送過來。一個影片在演完一軸之后,有時要等上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對倒片一般大家都有耐心,只要等著,最終都能把電影看完整。最怕的是停電。本來興致勃勃地去看電影,不料到了卻停電或者演到一半停電了。那種等待,就像望著深不可測的暗夜,一眼看不到頭。有時等上一兩個小時能夠等來光明,也有時等到半夜也等不來,只好悻悻而歸。回來的路上,大家就開玩笑,說看了一場電影叫《白跑社員》,或者叫《看不見的戰(zhàn)線》,反正是雖然沒看著電影,卻也能自我解嘲,能夠從中找到樂趣。
后來,針對停電,放映隊也增加了裝備,就是汽油發(fā)電機。每當停電,就拿出那個鐵家伙,在輪子上拴上繩子,使勁一拽,發(fā)電機就啟動起來,帶來一片光明,大家一片歡呼,電影繼續(xù)放映。我們小孩子那時候特別喜歡聞發(fā)電機的汽油味兒,以至于后來大街上有了汽車摩托車,我們都愿意跟在后面,抽抽鼻子聞它的汽油尾氣味兒。
現(xiàn)在很難想象,那時候看電影的場面真是蔚為壯觀。往往是銀幕前方人山人海,在黑夜里一望無邊。銀幕的后面,也坐了不少人,前面沒有座位,他們只好在后面看反面,反面的字是倒著的,畫面是暗淡的,既不清晰,也不美觀,但他們仍然看得津津有味。現(xiàn)在想起來,一個幾百人的小村演電影,四鄰八村的都來看,一下子涌進幾千人,顯得人山人海。
我那時候就經(jīng)常跟著哥哥姐姐還有小伙伴們,在黑暗的夜里,深一腳淺一腳的,跑出好幾里地,去看那么一場夢寐以求的電影,像著了迷中了邪一樣。這種感覺,脫離了那個精神生活匱乏的年代,幾乎無法理解。
后來,隨著電視機的普及,坐在家里,就能欣賞一場電影電視劇,反而覺得看電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到了今天,有線電視的頻道達到了上百個,網(wǎng)絡電視頻道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按著遙控器翻得眼花繚亂,想看哪個電影電視劇,隨手搜索就能點播觀看。
說來也是跟影視有緣,幾年前,我調到廣播電視部門工作。更在發(fā)表了幾十部中長篇小說,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之后,開始涉足影視劇創(chuàng)作,部分劇本拍成電影上映,對影視的發(fā)展也有了更多的關注。如今的鄉(xiāng)村有電影下鄉(xiāng)活動,建成了更加私密的小型影院。
細想一想,鄉(xiāng)村電影從當年數(shù)千人涌到廣場上,幾個月才能看一場,到如今坐在家里就能隨時點播任何一個影視劇,再到隨時開放的小型私密影院,這是多么大的變化。影視的發(fā)展,只是新中國發(fā)展的一個剪影,衣食住行,物質的,精神的。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新中國70多年的發(fā)展是全方位的,變化就在我們身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